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做法,逐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在职人员、转岗下岗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区居民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渠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如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业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 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国家将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组织有关行业,制定重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在相关行业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国家、地方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一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示范学校,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开设新专业或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采取了的措施有:1. 教学水平评估;2. 德育评估;3. 学校改名;4. 高职示范院校建设;5. 高职拨款力度加大。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如何激励员工激发职业斗志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天津晋亿应如何激励员工行动力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用什么办法激励员工的士气?一、找到每个人的梦想,使员工相信你会努力帮助其实现梦想 团队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叫做信任。与员工打交道的时候,你们之间有一种信任的存折,如果你履行了所说的事情,就等于为这个存折存了一些钱;反之就是在透支。所以人力资源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沟通能力,人力资源的艺术就是谈话的艺术。 可以把HR管理者分成四类人群:说的愿景很多,并努力帮助员工实现;说的梦想和愿景很多,可是没有做到;非常努力的实现,没有跟员工沟通;不去沟通,也不肯去实现。一个优秀的HR,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言行一致,使员工产生最好的信任,不断往你信任的存折里面存进更多的款项,当他相信你会帮助他实现梦想和愿景,而他个人与企业的梦想和愿景达到吻合的时候,他会全力以赴。二、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 激励这个词可以分开理解,激叫做刺激,励叫做奖励。人的心灵的沟通很重要,所以可以通过一些刺激与奖励的行为来达到目的。 事例:训练员训练海豚的跳跃,就是先拿一条绳子,如果海豚从绳子上面游过去,就会得到食物。从绳子下面游过去,就没有食物吃。在海豚接受了这种信息后,训练员不断提高绳子的高度,等到绳子高于水面后,海豚就要跳起来跃过绳子,跳过绳子后,海豚会得到更多的食物,这就是一种刺激和奖励,通过不断的训练,海豚可以从很高的绳子上面跳过去了。
最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现在的外在刺激已经没有那麽强烈了。只有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机遇,那么员工就会留在公司并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达到双赢。
一名员工工作到一定的时间后,会产生职业怠倦。工作积极性没有当初那么热烈。工作的能力发挥也停滞不前,不喜欢上班,不喜欢面对上司,能混即混的现象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特别是面对外部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压力环境下,很多员工难以挑战目标,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已无力去追求更大的目标。很多企业也试图从管理的角度采用很多政策,希望回归到员工新来时的激情,回归到创业时的斗志。但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那针对当前企业在员工存在的这些现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该怎么样来创造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职业斗志呢?造成职业怠倦原因造成以上现象原因很多,有个人价值观取向,有企业考核不合理,有公司制度经常性变革。有工作本身的压力和难度问题等等。本文试从员工激励角度,为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探寻解决之道。对激励理论的再认识西方国家在近100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推出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如围绕人性论假设即经济人和社会人说,管理也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进入关注人际关系时代,进而发展为关注人性的时代。管理理论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从早期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我们了解人有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激励必须要围绕人的需求展开。区分了低级需求,一般需求和高级需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基础上又发展到双因素理论(郝兹伯格)提出很多新的观点把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提出著名的论题“增加工资一定能增加满意度和积极性吗”?更多的关注从工作挑战性、精神角度等因素考虑如何激励员工。还有一个很著名而且具有操作性的激励理论是期望理论,如当前企业流行的绩效考核、关键业绩指标可以从这里得到答案。即员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绩效,组织认可并奖励绩效,从而员工得到他的期望,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激情。激励理论的提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在我们中国大多企业应当结合使用,并从自己企业管理现状出发。因为企业员工积极性问题并不一定是激励上的问题。只有当确实公司在激励上出现问题,我们才可以从激励角度去思考,去提出解决方案。激励理论应用原则在应用激励理论来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是一定要掌握好一些原则。第一激励措施不是对所有部门员工一样的使用。要做好这点,必须对员工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背景,员工的需求,因为不同部门需求不一样,背景不一样。比如做销售和技术员工,大多知识型,生产一般是体力行,在工作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不一样。做好这点,必须要进行员工内部访谈,设计问卷调研。第二激励措施必须要使企业和员工目标一致,即企业所激励的也正式员工想要的。比如员工想要的是公司的通报表扬,而公司却在奖金上给予激励。这样公司花了钱,但没有好效果。这点企业必须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公司战略角度要教育,宣传,设计合理的内部工作流程,并把员工的目标导向到公司的目标上来。这样激励就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一个很饿的人,你夸奖他有什么用,还不如来个面包最实在。你给一个面包,两个,三个,员工感觉很不错,填饱了肚子,当你再给第四、五个的时候,激励效用递减,就不起作用了,因为已经吃饱了。第三激励措施必须要正向激励为主,少用负向激励,激励要面向大多数员工。随着更多80后,甚至90后逐步迈入职业生涯,特别是这一代人知识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管理上要采用支持,鼓励的原则,所以激励也要多采用正向。第四激励措施不因单独存在,必须在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考核框架中。因为激励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而且在激励是一定要即时性,这样才有效果。单独的物质激励货精神激励都是不可取的。但就如第一条提出要针对不同岗位员工,侧重点不一样,如对生产部门一线员工多用物质激励效果好。对销售则在公司考核体系下,多使用工作挑战、工作丰富化最好,因为销售员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订单,成就感非常强烈,内心的自信和喜悦不是单靠一般奖金就可以达到的。企业激励措施应用实践具体到企业激励的应用,各企业根据自己战略目标和企业当前内部员工现状、市场竞争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措施,而且激励措施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必须要与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目标匹配,过度激励变成为企业和员工心理的一种负担。有的企业采用员工持股,但大家都持股是没有激励作用的。有的采用员工享受旅游、休假、培训等。企业应该在调研基础上制度符合自己企业的激励制度,结合业绩考核、拟定各岗位关键KPI目标并严格执行。对于能积极参与工作改革、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约公司成本的员工必须要在制度上规定如何奖励。利用各种评比活动及时奖励,主要是通报表扬,证书等。激励员工主要的责任必须落实在部门管理者身上,主管是最了解自己部门员工。主管要对工作出色的员工及时给予赞美、表扬,利用早会、工作例会进行。主管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和对员工的肯定,一定要多走进工作第一线,这样你才知道员工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

如何激励员工激发职业斗志

4,如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1.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统筹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就业政策,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原则,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动一批在青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设一批与地方产业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职业院校。2.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建立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制度。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按照教育家、企业家的复合标准遴选培养职业学校校长,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校长队伍。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依托高校、名企业等优质资源,建设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驻高校(名企业)流动站。3.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允许职业院校将部分创收收入纳入绩效工资分配。逐步建立依据职业院校绩效拨款的制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4.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机制。完善以培养成果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政府购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机制,对非政府举办或未列入财政预算的职业院校,采取政府购买成果的方式,建立从预算内投入的长效机制。二、完善发展机制5.创新终身教育发展机制。将终身教育纳入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统筹安排、统筹推进。落实国家关于终身教育发展的经费政策,增加各级政府对终身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青岛开放大学等院校,加快建设青岛市远程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配备率达到100%,80%以上的镇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探索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相互转换与积累的“学分银行”,促进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支持各区市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6.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以职业院校、用人单位、社会培训机构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激励机制,实现培训对象广覆盖、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次和培训载体多元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7.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与产业发展衔接紧密、促进就业效果明显的职业院校发展。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探索设立职业教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职业教育改革。8.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发展。在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在各区市、有条件的驻青高校及部分职业院校设立青岛创业大学分校。驻青高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一次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同一年度内,已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不再享受该项创业培训补贴。三、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9.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产业需求与合作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接,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层级结构及专业类别,完善产业与专业一体化合作共建机制。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职业标准与合作院校的课程内容相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将生产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引导行业重点企业积极推进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主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实训设施、共同培育教师队伍、共同监控培训质量。10.加快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含技工教育集团,下同),积极探索以产权为纽带、校企一体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依法赋予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推动职教集团内部实质性融合,鼓励职教集团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11.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纳入推荐评优评先、政府性贴息贷款等的评价体系。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落实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企业家借助企业以及自身品牌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鼓励行业重点企业主动采取托管、入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职业院校建设。12.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和就业准入制度。在重点领域开展就业准入制度检查,及时纠正企业的违规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依法收取其应承担的职工教育经费,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四、加快基础能力建设13.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围绕全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0所以上具有鲜明青岛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牌职业院校;建设100个以上内涵丰富、辐射能力强的市级骨干专业;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30万名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的双提升。14.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统筹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人口规模和现有职教资源,主动对接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职教园区和职业院校。开工建设青岛现代制造业职教园区、即墨职教园区、青岛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推进青岛现代服务业职教园区、西部职教园区选址、土地征收和规划设计工作,并在下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相关规划指标。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在审批和建设等各环节予以优先审核。15.加快全市职业培训平台建设。依托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加快建设职业培训公共资源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逐步构建集提前预订、信息查询、自主选择、服务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培训服务新模式,推动职业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16.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网络。依托在青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构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研究网络,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问题的研究,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五、加强组织领导17.落实职责分工。市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全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18.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建立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程度、财政投入和人才培养产出效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职业倾向与发展测评等为主要要素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职业院校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
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到精神内涵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呈现出层次不清、关联性不强等状况,成为阻碍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

文章TAG:如何  激励  市场  参与  如何激励市场参与职业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