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报三分钟2023最新稿件,急求新闻播报稿一篇
来源:整理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2023-08-04 12:21:18
本文目录一览
1,急求新闻播报稿一篇
2,三分钟时政播报冰岛火山爆发
http://baike.baidu.com/view/3490336.htm?fr=ala0_1
这里很详细的@-@
3,三分钟内的新闻稿
给您篇范文:
特殊的捐赠(新闻稿)
子彬昌
下午3点刚过,门厅接待捐款的刘云杰老师告诉我:“王镜师傅又来了!”在场的人心里都一阵高兴,我撂下手头工作赶忙走到前厅:“大冷的天,这么远您怎么来了?”我问。他迎过来,右手拿着200块钱一扬:“这不,我把这钱捐了。”
王镜——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黄杉木店周转房、捡破烂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万元的退休老工人。今天出现在我眼前的王镜老人,无论从脸色上,还是穿着上,都和以往来时大不一样了:他的脸黑中透出红润,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黄色新工作罩裤,足下一双黑色包头胶底棉鞋,显得干净利落。我请老人坐下,没等我问寒问暖,他就满脸堆笑地说:“这不,人家知道我困难,给我寄来200块钱,好人哪!我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我接过话茬:“你节衣缩食,捡破烂把1万元都捐了,这200块钱人家给您,您留下用也是应该的。”老人立即反驳道:“不能!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要。人家一片好心。退休费我足够用了,还是捐给希望工程,给贫困山区办教育吧。”说着,他转过脸对刘老师说:“你一定要写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据给他寄去,好好谢谢人家。这情我领了。”“我琢磨,退回去也太不尽人情。可我又不能要,还是给希望工程,顶好!”我一边聆听,一边凑过去接过老人手中的一个信封,那上面写着:河南洛阳一拖公司油泵厂安环科高防。我明白了,这200块钱就是素不相识的高防同志看了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19日刊登的《黄杉木店陋室铭》后汇给王境老人的。
这就是数天前发生在北京北新桥香饵胡同3号——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捐款大厅的一幕动人情景。
4,播音主持三分钟自备稿件小故事新闻
心中有爱别嫌小
他是一位80后的小伙子,出生于山西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操劳。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亲戚邻居们的周济。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常常对他说:“某某人是好人!”农村人不知道啥叫慈善,只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这些话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根。他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个好人!”
初中毕业后,他便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儿。2008年,经人介绍,他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送水。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客户固定,收入也固定,他很满足。
一天,他送完水,开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往自己租住的出租屋走。到了市中心广场,看到广场上围了许多人。他停好车,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举办的“天天有善念 月月有善举”活动。于是,幼时的誓言马上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做慈善就是做好人呀!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做慈善,我要做好人!”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在电视上看到过慈善家做慈善。他们一捐款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他只是一个送水工,租住在每月80元的一间小屋里。他的工资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从牙缝里抠出的那几个钱,还要寄回家,养活一家老小。他没有那么多钱呀。
那一夜,他躺在那张“嘎吱”作响的小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想起了在广场上看到的那些标语:慈善不分大小,行动就是最好的慈善。他不再犹豫了。他计划每送一桶水,捐款2毛钱。
他开始做了。他把每天送水的数量记下来。月底,他领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床头那个皱皱巴巴的小本子。他算了算,这个月总共送了650桶水,应该捐款130元。他揣着这些钱来到了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当他把钱递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没有笑话他捐得少,而且对他的善举进行了肯定。走出慈善协会,他的心就像那春天的阳光一样亮堂。
自此,他坚持每月捐款。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他不再害羞了。不仅如此,他还与慈善协会的人成了朋友,一见面就老远打招呼。2012年2月,他累计捐款已经达到了2400元。
他叫茹向辉。他是一位普通的送水工。虽然每送一桶水只捐2毛钱,但是,茹向辉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亿万网民,被称为是“三晋好人”。
心中有爱不嫌小。2毛钱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慈善是不能用大小来衡量的。只要心中有爱,2毛钱跟200万一样伟大,一样有意义。
文章TAG:
新闻 新闻播报 播报 三分 新闻播报三分钟2023最新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