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从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经验中学习

搜一下:如何从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经验中学习
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现状,研究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成功经验,提出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给我们的启发。

如何从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经验中学习

2,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答: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特点:第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向统一方向发展。第二,中等教育结构与层次类型向多样化化方向发展。1.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指的是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置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生分别“流向”不同的“渠道”,分别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 2.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交叉”有些国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分流”的基础上,普通教育学校进行一些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在侧重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同时要求完成普通教育,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 交叉”,呈现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3.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融合”有些国家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直至使两者一体化,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3,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

搜一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德国双元制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建立在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和严格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基础上的,它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双元性”,即,两个教育机构、两种教学方式、两个教学场地、两种证书、两个经费来源等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美国的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产物,也可以称之为“社区大学”,或“两年制大学”,学生在社区学院毕业后,学校会颁发副学士学位,如果想继续深造也可以申请四年制大学,主要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认为是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我国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进了较多的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美国的社区学院制度,同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相比,他们更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育环境同工作环境的统一,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统一;在教育制度保障方面,他们颁布了多项相关法律政策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更注重整个教育实施的规范性;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更注重个人的发展,是一种真正的人本主义。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来看,教育的教育过程的规范性、教育实施灵活性、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性、以及办学主体多元性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这就是我们要借鉴德国双元制以及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的地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

4,二战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职业教育作为战后经济重建的一部分,受到极大的重视。德国从健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入手,将职教与普教相结合,多形式完备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双元制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指导,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健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以法令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1871年,德国宪法就将职业教育定为义务教育。它规定18岁以前完成普通教育而未进高级中学就学的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战后的有关各项条款一般是以前法定内容大重申或修订。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使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走向市场,依法发展,联邦德国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实践训练师资规格条例》、《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等。其中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最权威的法规。它对当今社会条件下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企业培训条件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承认的13类约450个专业(工种)作了具体规定;对社会参与与监督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同时,对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期限和考试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野对原则教育研究工作作出了决定。依法发展,违法必究,法规体系的健全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良性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多形式完备职业教育体系。战后,德国又建立了职业补习学校、继续进修学校等,组成了德国第二条教育途径,使德国职业教育具体实施形式多样。仅教育机构而言。它既有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也有训练残疾青少年的特殊职业学校,几乎社会上所有职业人才都可在相应的职业学校中得到培训。现有450个职业可培训后获得合格证书。就培训时间而言,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有白天授课也有夜间授课、函授等。修业年限1—4年不等,招生条件各异,办学既有私立的、公立的,也有企业单位独办的和企业联合办的。这种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培训各级各类职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建立“双元制培训体系”。德国建立有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有为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校,也有为在业人员进修提高的学校。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网络,为广大适龄青年和就业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教育和进修提高的机会。为充分调动企业界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德国采取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各行各业都来办职业教育,广开了办学渠道,促进了配套的职业教育网的形成。由于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培训与直接的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人员条件,这样就节省了学校单独承担职业训练的情况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学徒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直接参加物质生产过程,既可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从而也可以改善本身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四、建立职教与普教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战后德国,职业教育并不是从职业学校才开始的,而是在中学就开始了职业预备教育。有了中学的预备阶段,职业教育不是突然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便于学生自然过渡。同时,又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联系更紧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战前,德国实科学校的毕业生都直接就业。战后,由于普及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有关法令规定,实科学校逐渐变为进入职业教育的一种预备教育阶段。后来又增加了主要学校作为职业预备教育。1969年设立的专科高中是专为进入职业教育而又想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创办的。后来设的职业完全中学也是如此,这两类学校的设立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沟通。 五、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小学后定向分流,及在后来选择培训工种中作出比较适合的选择,德国各州相继成立了职业指导总局。德国的职业指导,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考虑学生适合上哪类中学。然后,经过两年的观察、定向,确定究竟上哪类中学。在中学里,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到9或10年级最后决定培训工种。这样经历6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反复了解扩大视野,比较主动和灵活地确定将来从事的工作。时间是充裕的,指导也很系统。正是由于其完备的指导系统及良好的指导工作,才使得德国职业教育运行至今仍广受人们的欢迎。
二战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如下:和英国一样德国职业教育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早期的行会制度。当时,在手工业部门的某些行业中出现了以师傅带学徒,从学徒到帮工,最后成为师傅的学艺方式。到了中世纪后期,这一早期意义上的职业培训方式便流行了下来。一、校外职业培训史校外职业培训主要指学徒培训。源于中世纪,其最早的史证是1192年科隆旋工规章。在中世纪以及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学徒训练主要集中于手工业部门。二、学校职业教育史最早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宗教界与实业界一起举办的星期日学校。到了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重商主义影响下,建立了实科学校、商业学校和各种职业专科学校。

文章TAG:国外  职业  职业教育  教育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