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大中小班教育计划都有哪些类型

一是生活型的,就是如何教小朋友学会吃饭穿衣系鞋带做手工之类的;一是学习类的,就是教小朋友数数、认字、算术、画画、音乐之类的;再一是思想类的,就是教小朋友尊敬师长、首遵纪守法之类的
不知道....这个应该看老师来计划的吧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幼儿园大中小班教育计划都有哪些类型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分类怎么分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分类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出分类。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课题评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重点课题的会议评审程序为:1、资格审查和分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本办法第十四条和申请书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专家依据统一制订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初评分值高低选出拟立项课题数2—3倍的课题申请书进入会议综合评审。扩展资料: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课题种类如下:第九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设立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及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和其他部委重点课题。第十条 国家教育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教育部特别委托的方式,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人审定后单独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一般在科研立项的时候,给你提供的立项申请表里面,会对学科门类这一栏有填报说明(学科门类一般是在封面上填),比如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里面定义:“学科分类”选择下列之一填写:(1)管理学;(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3)哲学;(4)逻辑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自然科学,人文社科,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分类怎么分

3,目前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

一、 确定学生评价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标是确定学生评价目标的依据。 目标即根据人的需要规定的行为目的,是人们争取达到的某种意想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教育是一种在理性指导下的有目的的追求,通过教育活动要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预期的目标就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示按确定的方向努力,达到所要达到的境地;二是表示标准、尺度和指标。 1、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总目标 2、教育目标的五种功能 3、教育目标的性质 二、学生评价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 (一)识记 1、个别或特定事物的知识(分为两层) (1)术语的知识 (2)个别事物的知识 2、有关处理个别事物方法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组织、研究和判断方法的知识。(分为5层) (1)贯例的知识 (2)趋势和顺序的知识 (3)分类的知识 (4)准则的知识 (5)方法论的知识 3、某一领域普遍和抽象的知识 这是知识层最抽象、复杂的部分,是关于某学科大的结构、理论及概括的知识。(分为两层) (1)原则和通则的知识 (2)理论和结构的知识 (二)领会 领会是指抓住材料意义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表现为将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表现为解释材料,估计未来的倾向。(分三个层次) 1、转化 指把概念或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将它由一种符号体系转变为另一种符号体系,如单位换算,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等。 2、解释 指以新的形式重新表达某一要概念,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的各部分,而且能看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区别主要和次要因素。 3、推论 即延伸教材原有的意义,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文字材料的含义,而且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或以往的知识经验作出推论或判断。如:预测某一趋势的持久性,市场、人才预测的能力,由部分去说明总体的能力。 (三)运用 运用是指将学习过的材料运用到新的和具体情境中去的一种能力,包括规则、方法和概念等的运用。 即指将原理或通则运用于新情境,新问题的能力。 (四)分析 指将知识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以表明独立的观念,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分析是为了进一步阐明一个思想或观念,进一步理解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它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三个层次。 1、要素分析 2、关系分析 3、组织的原理分析 (五)综合 指将各个要素或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是一个对各个片断、部分和要素进行加工的过程,把它们安排组合成一个过去尚未明显存在过的一个新的式样或结构。(分3个层次) 1、进行独特交流的能力 2、拟定计划或操作步骤的能力 3、推导抽象关系的能力 (六)评价层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去判断材料或方法的价值的能力。它包含以上各层次的行为的某种组合的能力,准则的使用及价值判断的能力,这些准则可以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也可以是别人为他们确定的。(分2层次) 1、依据内在的证据来判断 2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

4,教育分类是什么意思

一 言语信息 能用语言陈述自己习得的内容 二 智慧技能 能用概念、符号、规则(原理、法则、公式、定理等)分析解决问题。 三 认知策略 调控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 四 态度 对人或事的选择倾向。 五 动作技能 习得熟练的连贯动作。
和教育有关的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就叫教育分类
一、背景介绍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76年根据1958年第十届大会通过的关于国际教育统计标准的建议而制定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使各会员国在国内和国际间收集、整理和提供教育统计资料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适当工具,便于在国际间编制和比较各种教育资料。这个标准分类和国际劳工局制定的“国际职业分类法”相似。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侧重于教育方面,“国际职业分类法”则侧重于人力使用方面。自1976年以来各国教育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现存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大多数国家及国际机构都认为有必要进行更新和修订。以便进一步促进国际间教育统计数据的交流和比较。新的标准分类应考虑到世界各地教育的已有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将来的趋势。如:●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蓬勃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部门和机构参与了提供教育的服务●远距离教育和其他利用现代科技的教育方法的出现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对原“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进行研究,确定需要修改的部分。此后秘书处向各会员国发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进一步征求意见和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大会第27届会议在涉及统计计划和业务的决议中,特别请总干事在第28届或29届会议之前完成“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修订工作。 1994、1995和1996年总干事分别召开了几次专家会议起草并审议了修订稿,一个由埃塞俄比亚、法国、荷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共体统计办公室、教科文组织秘书处的统计处以及教育部门的专家和来自世界各地区有关国家的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从1995年12月到1996年6月定期开会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概念框架和各个等级的定义进行修订。1996年5月21日~22日在日内瓦国际教育局、国际会议中心召集的专家咨询组会议上工作组提交了初步建议,并提交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第二修订稿。该修订稿已于1996年10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的第45届国际教育会议。根据该次会议的专家意见和建议,第三稿现已交由将于今年二月底在巴黎召开的专家组审阅和讨论。最终的修订稿将于1997年10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可能需要向各国负责教育统计的主管部门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使用者提供一本如何理解和使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操作手册。二、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定义和范围较原分类法有所扩大这个分类法基本上是一个统计分类法,为达到统计的目的,必须将其所适用的教育的范围确定下来。这个分类法所指的教育的含义包括旨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的、系统的活动,包括一些国家中所谓的文化活动或培训。不管叫什么,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而在旧分类中教育被认为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我们可以体会一下新分类法中的几个关键词:交流、学习、有组织的和持续的。 交流: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涉及传输信息(信息、思想、知识、方法等)的关系,交流可分为言语的非言语的、直接/面对面的或间接/远距离的,并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及媒介。这里新分类法特别强调了有些教学方式可能是无生命的如计算机软件、电影或磁带,但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和接受这种教育的人之间还是有交流的。这种提法就是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在旧的分类法中是没有的。 学习: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为称得上教育,这种长进必须来自有计划的干预,而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或成熟,或来自一般的社会交往。 有组织的:有明确的或不言而喻的目标,并按一定的形式或计划的。 持续的:是指学习应持续一段时间并有联续性。手册中将说明合适的时限。 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新的分类法认为任何通过有计划的干预、系统地教育公众的公众宣传活动都是教育。因此,在新分类法中教育的范围较以前更为扩大了,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特色和变化。 2.交叉分类的可变因素 分类法根据7大因素对计划和课程进行分类。教育的类型:常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始教育继续教育或再教育几乎是成人教育的同义词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培训职业培训特殊需要教育教育提供者:教育机构商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提供的场所:机构内机构外机构内和机构外提供的方式:面对面远距离教育面对面和远距离教育教育计划的方向:学术方向职业方向教育级别:三、第四级教育 在原分类法中没有第四级教育。现在的第四级教育是既不属于原第二级教育的第二阶段也不属于原第三(五、六)级教育的课程。(下转第4页)(上接第15页)四、修订了原有的学科分类 新分类法对原有的学科分类做了修订。删除了重复的并增加了新的学科。原有21个学科,现已增加到25个学科。并把相似的学科合并成大组。 新的建议主要是提出要在原来的层次3:第二级第二阶段教育和层次5:第三级第一阶段.授予不等同于大学第一级学位的学历证明之间增加一个新的层次即层次4。即把既不能归于层次3又不适合归于层次5的教育归入这一新的层次。会上对于小学、中学阶段的分类与会各国的专家大都没有太大的分歧。问题较大的就是这一新的类别。有些国家有必要把高中后到大学前单独作为一级教育以便更好地反映他们国家的教育现状。有的国家则认为这样可能降低了国际可比性。而大多数国家则认为需要有某种妥协。因此,目前尚不能统一。同时由于建议书中的某些用词容易引起混乱,因此建议专家工作组进一步研究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本人行前曾与计划司有关同志进行过讨论。我们认为目前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就中国的情况看,现存的教育分类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际教育标准分类时,我国未能参加讨论因此在应用时常常遇到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我们此次特别建议需要考虑到非英语国家对定义、名词、术语的理解和翻译。因此,建议要在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同时设法编制详细的使用手册并召开必要的地区研讨会以便统一理解。在会上、会下本人都本着这一精神与与会代表和教科文总部统计处处长交换了意见。这一点已得到大多数国家代表的赞同并已写进了此次会议的报告中。

文章TAG:教育  教育规划  规划  分类  教育规划的分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