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防止职业病

1、适当的体育锻炼;2、保持良好的心态;3、经常性提醒矫正;4、物理和药物治疗。
平时上班的时候,不要一直保持一个工作的状态,上午和下午都停下来休息一会,动动手脚等,做做操之类的,走动走动,每周都运行一两次。
可以写套系列书总之两点,靠单位提供环境和劳保用品,自己也要小心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怎样防止职业病

2,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有哪些

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管理措施
油漆工个人防护方案1、防毒口罩(通过对粉尘和有毒气体的过滤,来预防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特殊情况下需使用送风式面罩。2、防化学手套:避免有毒物质与人身体直接的接触。3、工作服,喷漆一般穿防化服,比如防护等级c级或d级防化服。4、防护眼罩,油漆喷洒过程中雾状,不建议使用防护眼镜,对眼部的密闭防护性能较差。5、机械通风设施。建议:任何防护都是有限的,为了提升员工的健康,建议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艺,尽量通过机械化手段完成工艺。油漆工安全防护注意事项1、油漆作业场地和库房严禁烟火。操作者应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2、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与通风。浸漆、喷漆量较大的连续作业线,必须安设抽风罩和废漆处理装置。操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或送风呼吸器。3、高处作业应扎好高空安全带,防止滑跌。工具、漆桶要稳妥放好。在容器内作业,必须采取有效通风措施或戴通风面具。4、在油漆作业场所10米以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5、需油漆、喷漆的工件,应放置稳固,摆放整齐。6、带电设备和配电箱周围一米以内,不准喷漆作业。在装配试车地点进行工作,要间隔一定距离。严禁在运转的设备上刷漆或喷漆。装配输送在线的产品或悬链上的工件喷漆时,应在喷漆室内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毒口罩或面具。7、打光除毛刺时,要戴防毒口罩和防护眼罩,要经常检查锤柄是否牢固,对面不准站人。手提式砂轮必须有防护罩,操作者要戴胶皮手套。8、调配含有铅粉或溶剂挥发浓度较大的油漆时,应戴防毒面具。禁止用汽油和香蕉水洗手。9、溶剂和油漆在车间的储备量不许超过两天的用量,并且要放在阴凉的地方。10、空气压缩机要有人专管,开机时应遵守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检查、加油,不准超压使用。工作完毕,应将储气罐内的余气放出,断开电源。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有哪些

3,如何做好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是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职工的健康权益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用人单位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就业前健康检查:目的在于用人单位能够掌握其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症。确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能否适合从事该项作业,其健康资料不仅可以作为今后健康检查的基础资料,也可以作为职业病诊断的参照依据。   2、定期健康检查: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都有它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检查项目及体检周期,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和可疑征象,同时为生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如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要做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接触苯、三硝基甲苯等要进行血液方面检查;从事铅、汞、锰、砷、二硫化碳、四乙基铅、有机锡、正己烷、汽油、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丙烯腈等作业的工人着重发现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等等。定期检查能够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早期损害,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为职业病,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离岗或转岗健康检查:目的是为了掌握从业人员在离岗或转岗时,职业病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有无损害或可疑征象;同时为从事新工作的职工和新的用人单位提供健康与否的基础资料。   4、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包括健康检查和生产环境监测两方面的资料。职工要一人一档,按编号排序,长期保存。同时可以对健康监护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评价,根据群体评价结果来改进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5、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一定要选择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承担,取得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单位在人员、仪器设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方面等方面在其允许从事的服务范围内达到了服务要求,能够针对性的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同时对用人单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如何做好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4,如何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

1、开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2、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现场检测;3、对评价结论中,依据GBZ 2-2007,超标的进行监控;4、依据GBZ 1-2010,对作业场所采取技术设计补救措施;5、依据GBZ188-2007,对相关的作业,进行职业危害健康监护;6、依据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选用、发放符合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7、开展员工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对职业危害项目(岗位)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体检、离岗时体检,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鞋厂职业病预防宣传如何开展?  1、辨识职业危害项目,比如主要危害是溶剂类,使用溶剂的岗位有哪些?  2、溶剂的危害有哪些:  比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的接触影响。  例如:甲苯(二甲苯):  gbz16-2002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甲苯的职业史、出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接触反应:  有头晕、头痛、乏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完全恢复。  诊断及分级标准:  1 轻度中毒  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加重,并有恶心、呕吐、胸闷、呛咳等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嗜睡状态;  b)意识模糊;  c)朦胧状态。  2 重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昏迷;  b)重度中毒性肝病;  c)重度中毒性肾病;  d)重度中毒性心脏病。  3 治疗原则  无特效治疗方法。参见gbz71《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的原则处理。可给葡萄糖醛酸或硫代硫酸钠以促进甲苯的排泄;如合并心、肾、肝、肺等器官的损害,处理原则按gbz74处理。  4 其他处理  轻度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患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安排休息或工作。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a1 本标准适用于急性甲苯中毒。因甲苯与二甲苯急性中毒极为相似,故本标准也适用于职业性急性二甲苯及二者混用引起的急性中毒。  a2 急性甲苯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因此诊断分级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划分。轻、中度意识障碍者列为轻度中毒;凡出现昏迷者列为重度中毒。  a3 急性甲苯中毒时可伴有肝、肾、心损害。其诊断与分级按各相关总论标准执行。  a4 急性甲苯中毒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眼灼伤。其诊断分级按gbz5l和gbz54执行。  a5 现场空气、呼出气、血内甲苯、二甲苯及尿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测定,能较好反映近期接触甲苯、二甲苯的浓度,为一良好的接触指标,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采样应在中毒早期进行。  a6 急性甲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可给予葡萄糖醛酸,以利毒物排出。治疗原则参考gbz71处理。

文章TAG:如何  进行  职业  职业卫生  如何进行职业卫生防护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