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讨论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来源:整理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2023-11-03 01:13:06
本文目录一览
1,讨论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简单地说只有真正培养出技术过硬的职业技术人才,就业后用人单位能满意,并有较好的工资收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规范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内涵建设。何谓规范,教育法、教育部各种文献都有详细解释,本人才疏学浅也说不全。总之作为中职教师一员感觉学生越来越不想学习,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为什么?学不学都一样——学校都发毕业证书;考不考都一样——照样毕业、还能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如此职教,何谈吸引力?
2,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愿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全面;适龄人口下降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寻找自己的突破口,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保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紧迫解决的任务之一。一、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一)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不足1.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低层次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追求逐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似乎是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但在社会公众看来,高等职业教育是居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下的低层次教育。从高考招生来看,只有考不上本科的学生才会选择高职教育。这就形成成绩好的念本科、成绩差的才念高职的不恰当观念。从继续教育制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属大专层次的教育。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这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职教育相当于是终结教育。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3,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社会吸引力
黄石中等专业学校 肖花明关键词:中职生 社会吸引力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生的社会吸引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提高职业教育门槛。职业学校不是“无底线”教育。二、要创造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扭转长期以来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为中职生持续发展和继续深造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增强职业学校的社会吸引力,激励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并以此为起点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调查表明,人们不愿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初中生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涉及观念、制度、环境、质量等诸多因素。其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本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并无高低之分。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依然顽固,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宣传舆论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则是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逐步配套,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技能、崇尚高素质劳动者的风尚。三、提高职业质量深化改革经过前几年的扩招,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庞大,在校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既有初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生,还有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因此,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刻不容缓。所以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而言,一是要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能力;二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更加接近行业、企业的要求;三是要加强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我国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工作。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应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氛围,让在校学生看到更多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教育改革发展的“二十字”方针,最后落脚点就是在提高质量上,可见质量问题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所以,职业学校要针对职教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营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尤其要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生产、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其次,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最后,要建立适应职教特点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中职生要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要求也在显著提高, 中职学生要想成为人才,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即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公共道德,如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等。二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掌握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规范。例如,厨师要讲究卫生,操作前要洗手、戴发帽。不少用人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首先看重的是人的品德,技能不好可以培训,品德不好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麻烦。三是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并学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自身的条件规划职业生涯,为自己确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笔者认为,在以上的社会氛围和中职自身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提高中职生的社会吸引力。
4,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业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 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国家将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组织有关行业,制定重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在相关行业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国家、地方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一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示范学校,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开设新专业或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采取了的措施有:1. 教学水平评估;2. 德育评估;3. 学校改名;4. 高职示范院校建设;5. 高职拨款力度加大。
文章TAG:
如何 何增强 增强 职业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