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方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教学设计规划方案怎么写
来源:整理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2023-07-09 21:20:09
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教学设计规划方案怎么写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贴心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解决方案是
结合建设方式,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建设包括交互平台。以平台、内涵相结合,根据实际的教学,在课程建设的资源建设、平台学习、交流互动、pc手机端的教学等。
3,贴心大学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方案
以平台、内涵相结合,根据实际的教学,在课程建设的资源建设、平台学习、交流互动、PC手机端的教学等。贴心大学海量精美课程模板,突出课程特色,符合国家评审要求,满足课程申报、建设、验收。
4,山西2008高中课改
2008年秋季开学,山西将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制、选课制、模块学习、成长记录这些新鲜概念将让高中生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省教育厅召开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会议上,专家们比较以往课程,解读了新课程的六大变化。
【功能变化】
从升学、就业到提高国民素质
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用专家的话讲,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们普遍认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升学”、“就业”。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转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结构变化】
从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
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学习领域包括语文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模块课程特点: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曰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l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以往主要是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
【内容变化】
从学科为中心到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
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新课程中的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新课程内容将以揭示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精神。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设置变化】
从固定科目到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以往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所有学生学习的都是统一而固定的科目,新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五个阶段。最后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而不是带有功利目的的表演。在成果分享时,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实施方式】
从老师讲啥学啥到学生选啥学啥
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
高中新课程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不求所有学生在发展形式上的统一,而求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和丰富,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追求,提供尽量多的可能途径。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评价变化】
从唯成绩论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存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新课程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分值超过了语文、数学等原来我们所谓的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6学分)。
新课程将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打破唯成绩论。高中新课程评价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所以,高中新课程评价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重视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不仅仅将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作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TAG:
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教学设计规划方案怎么写